家具行業充分享受了地產紅利和滲透率快速發展的幾年,但是當地產紅利戛然而止,家具行業也突然冷卻,行業發展壓力大的聲音不絕于耳,流量碎片化導致建材城門可羅雀,集中度提升空間有限等等對家具行業的質疑聲沒有結束過。
而這些質疑的背后都反應了家居行業當前所面臨的成長難題。
地產紅利消逝的背后,家居行業更深層次的矛盾是渠道形態與客流量的分散,使得單品專賣店模式的短板持續暴露,行業亟需商業模式與效率的升級。
本文從家居行業面臨變革下的短期、長期矛盾兩個維度來解讀行業成長邏輯。
一方面,在渠道的劇變下,行業是否具備結構性的增長機會?哪些細分領域不受渠道變化影響,又有哪些公司受益新渠道的流量?渠道變革下,家居行業短期的成長機會在哪兒?
我們承認家居行業存在很多問題,但是延續新渠道、原有的商業模式,結構性的成長機會仍然存在,品類之間的獨立邏輯在此體現。
長期維度,如何理解家居行業面臨的困境?回到商業模式本身,怎么理解家居行業的屬性,在此屬性的背后,收入端的成長和成本端的優化難點在于哪些方面?
長期維度,家居行業又是典型的“大行業、小公司”,我們相信只要商業模式形成護城河,一定可以誕生千億市值的公司。
為此,我們借鑒了美國家居行業發展經驗以及兩個龍頭公司勞氏、家得寶的成長歷程,尋找龍頭公司打造的護城河形態。
借鑒美國牛股發展過程,結合國內家居產業發展的特點,我們認為未來十年,中國家居產業將進入產業發展的第二階段,即走向效率提升。
商業模式也將圍繞零售產品型、家裝服務型兩條路徑升級,最終在中國廣闊的內需市場支撐下,有望走出千億市值的平臺型公司。(來源:光大證券)
長按識別或掃描二維碼了解更多家具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