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康,素有“木匠之鄉”之稱。上世紀90年代初,勤勞的南康人憑著“一把刨刀、一根鋸條”,將“做木匠”這個老行當,發展成名揚全國的家具產業。
進入新時代,南康破立并舉,孜孜探求家具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。在轉企入規、建設“一網五中心”、招大引強等一系列舉措的助推下,南康家具產業實現了從手工作坊到智能制造的華麗轉身,開啟了產業數字化、數字產業化的嶄新篇章,昂首邁向“家具+家電+家裝”融合發展的“三核時代”,“中國實木家具之都”的名片正越擦越亮。
轉型升級 叩開智造新大門
從搭個棚子、拿個刨刀的手工作坊式生產,到叩開智能制造新大門,南康家具產業28年的發展歷程,既有“步步為營”的積累,也有“步步驚心”的陣痛。
1993年,木匠杜永紅從廣東務工歸來,用石棉瓦和竹子搭起南康第一家家具廠。從此,“木匠之鄉”掀起全民創業熱潮,家具產業成為南康最具活力的“草根產業”。
熱火朝天的發展態勢背后,隱患隨之顯現。由于生產條件簡陋、設備落后、管理粗放,南康家具產業資源、環保承載能力逐漸接近極限,安全、消防事故頻發。曾經有位客商開玩笑說:“我坐在車里不看外面,僅憑鼻子就知道到沒到南康。”
如何甩掉南康家具產業“小、散、亂、污”的帽子?當地政府意識到:放水養魚、“煽爐子”的老路子,已然行不通了。轉型,勢在必行。
2016年起,南康舉全區之力打響“拆轉建”組合拳,依托家具產業園和13個家具生產聚集區,引導家具企業入規、入園、入標準廠房,向規范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發展。截至目前,累計拆除污染企業廠棚2000多萬平方米,建成1120萬平方米標準廠房,1015家家具企業達到規上標準。
這個過程,用南康區“轉企升規”辦副主任陳曉紅的話形容,那是“‘拆’得驚心動魄,‘轉’得異常艱難,‘建’得壓力山大。”一些家具企業主對未來憂心重重,但這種擔憂很快被強烈的發展信心取代。
1.5萬套實木家具小套系,半年內交付。面對日本客戶拋過來的超億元訂單,金源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發平底氣十足。在政府的扶持下,公司去年10月入駐南康龍回家具智能制造產業園,打造了全國首個實木家具智能工廠示范車間,生產效益提升3倍,場地利用率提升50%,單位產值能耗降低30%。
贛州愛格森人造板有限公司是全國首個板材生產無人化智能工廠。10萬平方米的標準廠房里,不見曾經火花四濺、粉塵飄飛的生產場面,20多道工序在自動化生產線上一氣呵成。通過“機器換人”,公司實現綠色智造,去年業績逆勢飄紅,年銷售量達28萬立方米。
如今,通過技術改造、工藝升級、設備更新,南康家具智能化車間從4個增至139個。更重要的是,已經不是政府推著企業干,而是企業嘗到甜頭,主動擁抱智能制造。
數字賦能 開啟智聯新篇章
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潮中,擁抱智能制造就是擁抱未來,素有解放思想傳統的南康深諳這一點。
近年來,南康以時不我待的姿態,推進家具產業補鏈、強鏈、延鏈。一場以產業數字化、數字產業化為標簽的改造提升行動,為南康家具產業打通了發展堵點、注入了創新動能。
順應智能化趨勢,南康建立中國家具智能制造創新中心,深入實施互聯網+物聯網+機器人+部件標準庫,實現木材分揀分選、工件自動加工識別、產業資源智能調度、家具智能線上挑選。
在該中心,智能嬰兒床、智能試衣鏡、智能茶幾等智能家具讓人耳目一新。這些產品都安裝了區塊鏈芯片,“一芯聯全鏈”。消費者可掃碼追溯產品檔案,材質、設計、生產、保養等信息一目了然。
順應數字化趨勢,南康應用5G、大數據、區塊鏈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,打造了全國首個家居產業智聯網平臺——南康家具產業智聯網,讓家具生產可以像“造汽車”一樣實現流水化作業。
“以前車間排產和生產調度全靠人來執行,時不時有‘不好管’‘管不了’的情況出現。公司接入南康家具產業智聯網后,實現了智能化信息管理,整個生產過程不僅‘可視’,也可遠程遙控。”江西團團圓家具有限公司總經理羅海龍說。
順應共享化趨勢,南康建設了共享智能備料中心、共享噴涂中心、研發設計中心、線上銷售中心、國際木材集散中心等共享平臺,使“供產銷運”各環節從傳統分散操作模式向節約集約轉變,為產業提質降本增效提供了支撐。五個中心運行過程的所有數據,均通過家具產業智聯網進行匯聚和整合。
在共享噴涂中心,國際首創的LED光固化水性涂裝技術、3D掃描人工智能編程技術,解決了油性漆污染大、異形件噴涂難的問題。中小家具企業無需進行大規模環保投入,上午把家具白坯送到中心,下午就能出成品,而傳統涂裝方式需要3天。
中國家具智能制造創新中心主任王奇峰說,“一網五中心”聯通線上線下,為南康家具產業帶來了三個轉變:即由“多頭在外”向產業完整生態閉環的轉變,由傳統生產經營模式向網絡化柔性生產模式的轉變,由單個企業信息化向整個產業數字化的轉變,不僅開啟了南康家具產業智能制造的新篇章,對全國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亦具有樣板意義。
數字賦能,南康家具產業進一步延伸了產業鏈、融通了供應鏈、構筑了創新鏈、提升了價值鏈。
雁陣齊飛 邁向智能新時代
陽春三月,格力電器(南康)智造基地項目施工現場一派繁忙。經過8個多月緊張建設,通往基地的格力大道已全線拉通,一期空調生產線年內可實現試投產。
一個是世界500強先進制造業企業,一個是“中國實木家具之都”,南康正以敏銳的眼光,搶抓家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前沿機遇;以開放的胸懷,在智能制造的藍海中交朋結友、逐浪飛奔。
2016年至2020年,南康家具產業集群產值呈現裂變式增長,實現了從1000億元到突破2000億元的跨越。步入“十四五”新航程,如何勇立潮頭再出發?敢為人先的南康繼續“跳起來摘桃子”,今年的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:培育形成以格力電器為主的智能制造1000億元產業集群,推動南康家居產業集群向5000億元邁進。培育新興的智能制造和家居產業集群,南康多點發力,產業支撐強勁有力。
政策體系怎樣建?實施現代家具產業鏈鏈長制,促進各種資源要素協同共生,讓智能制造的種子開花結果。減稅降租、精簡審批流程等“放管服”手段,工業產業引導基金和供應鏈金融等融資渠道,為企業入規入園、智能制造項目申報、擴大產能等方面提供支持。
載體平臺怎樣搭?加大5G基站建設力度,打造全國最大的實木家居全產業鏈大數據中心“中國家居云上小鎮”,做優做強“一網五中心”,推動更多家具企業“上云入鏈”;加快建設贛粵產業合作區南康片區、深贛港產城特別合作區兩大核心承接平臺,力爭引進更多標志性的大企業、大項目。
發展難題怎樣解?引進國家特聘專家甘中學博士團隊、山東愛通科技公司張樂貢團隊等家具智能制造領域高端人才,形成攻克關鍵技術、培植科研成果的強大氣場,用創新的力量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、產業鏈現代化。
正是感受到了南康的發展環境和潛力,紅星美凱龍、月星集團、居然之家、美克家居、大自然家居等家居家裝巨頭爭相落子南康,這在全國縣(市、區)也不多見,極大提升了南康家具產業在國內家具產業鏈上的地位。
“領頭雁”們振翅奮飛,激發出引領產業和要素集聚的“雁陣效應”,南康家具產業劃出亮眼的上揚曲線,從“單一產品”向“全屋定制”,從“南康家具”向“南康家居”進發,邁向“家具+家電+家裝”融合發展的“三核時代”。
“智”潮泛起,活力奔涌,南康家具產業前行的腳步越發鏗鏘。(來源:贛南日報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