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康,每年生產實木家具超過一億件套、2020年家具產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、全國實木家具近一半的產品來自這里……
6月23日,“在這里讀懂初心使命——網絡媒體革命老區行”(江西站)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走進革命老區贛州,在南康區了解傳統家具產業的轉型升級之路。
采訪團走進城發智能制造共享智能備料中心
走進城發智能制造共享智能配料中心,機器轟鳴聲不絕于耳,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景象。然而,一萬多平方米的車間只有30余名工人,只見自動化無人物流車在來回運送木料,智能機械臂對木料自動快速識別、抓取、分揀,這是一個高度智能化信息化的生產車間。
生產車間只有少量工人
該公司技術總監朱雪崎告訴記者,這是亞洲單體最大的實木備料中心,共享備料中心項目應用5G、工業互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以及區塊鏈等技術開發和實施,實現家具個性化定制、規模化生產、智能化服務,在這里實現全流程數字化管理,“造家具”就像“造汽車”一樣實現了零部件化生產。
怎么個智能法?在這里,通過AI分揀高質量拼接每一塊木料。記者在現場看到,按照傳統工藝分揀,會導致拼接的木板存在色差,而運用了智能色選工藝之后,智能系統對木材的顏色進行多達15檔的分選,拼接的木板則沒有色差。“這樣既提高了質量,也提高了產品附加值。”
機械臂正在快速分揀木料
“以往家具企業需要自己采購大量橡膠木原料,再自己加工成零部件。”朱雪崎表示,這樣生產線建設投入很大,工藝也落后,增加很多成本。“現在,企業不需要自己去采購原料,只需按照生產計劃下單,2-3天就能夠從共享備料中心拿到加工好的零部件,對家具企業而言減少了設備投資、場地占用、實現了零庫存、降低了制造成本。”
朱雪崎介紹,“南康有近萬家家具企業,企業之間信息不暢通,我們通過打造這樣一個平臺,對整個產業數字化升級,可以為企業節省50%的制造周期、30%的制造成本、20%的設備成本,以及節省30%的制造廠地,實現了降本提質增效。”
如此龐大的家具市場,離不開強大的物流系統。當天,采訪團一行來到贛州國際陸港,看這個全國首個內陸港口如何推動南康家具“買全球、賣全球”。
贛州國際陸港
贛州國際陸港管委會產業服務中心負責人劉國柱介紹,“以前沒有贛州國際陸港的時候,由于南康地處內陸,南康家具企業購買木材要經過多道販運,成本就很高,現在,國外木材通過鐵路運輸(中歐班列或者海鐵聯運),從沿海港口接駁轉運木材,直接運到贛州港清關,大大壓縮成本,南康家具行業實現了‘買全球木材、賣全球家具’。”
